2022/11/6

無糖的日子 ——12封極短篇敘事 by 2022

今天的分享會上,虹恩說,「其實我有再關注你的作品」,思來想去心中好奇她是何種方式,似乎只見過二次面,讓我受寵若驚(表情只是微笑點頭)。

也因此興起把今天分享的短篇敘事放到部落格來,或許默默有人在等候,也或許就只是或許…這幾年喜歡寫,不是文筆好,只是生活愉悅。

謝謝虹恩。

※圖片有想到再補貼!!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

第一封

我降生來到一顆藍色美麗的行星,第一次呼吸,踩到的大地,沐浴的陽光,呵護的父母,就是在這塊稱為「雲林」的地方。

雲聚成林之都,一枝草一點露陪同一起成長。

但我卻不知道感恩為何物,認為天寬地闊理所當然要自由翱翔,直到有一天返鄉發現這座廢棄兵營,才知曉守住方寸的寧靜,歲月方才靜好。

開始創作這一件,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藝術作品。當時2005年,至今日仍在繼續。

這件作品無法搬來眼前,看完十二封信後,或許妳/你也可以相信自己,找到屬於自己那一座被遺忘的兵營。

※信裡,會以「這裡」表示「兵營」。


第二封

很多人覺得明小姐冷漠不易親近,但其實她一直有個鮮為人知的困擾,就是天生身體容易冷,如果沒有曬夠太陽,就會不舒服打不起精神。

旅行來到這裡,她盡情地曬太陽,經常不發一語靜靜定坐在石頭上一曬就是好久好久。早餐後曬,午餐後曬,曬完後她在供她坐的那顆石頭上畫下她的喜悅,幾個小精靈開心地手牽手,如彩虹般的線條。

她在這裡還學會吃野菜,因為日本不吃,所以她不知道這種可以吃的野菜日文怎麼講,只好說吃雜草。

明小姐覺得美味極了,尤其是地瓜葉/香椿/馬齒莧/赤道櫻草/龍葵/野莧菜,她似乎從這些雜草身上取得了充足的陽光及生命力,所以她曬太陽的同時,也畫下了這些大自然的頂級美味——荒食。


第三封

一輪明月在夜空悄然出現,我們踩著層層疊疊的樹影,跳起輕快的舞步,已經半年沒有電了,但日子卻變得更有趣,歡笑聲更豐富了。

一台久沒使用的機器空燒了一萬多的電費,而我們渾然不知,直到收帳單時,才順藤摸瓜地找到原因,爾後笑了笑,決定來過過無電的生活。自此辦活動時再也沒有電腦投影PPT,也沒有電燈,家人們自備各式各樣的蠟燭來,不知誰在地上插一支樹枝成極簡日晷,依照光影知時辰度日。

這經歷最後演變成這樣的故事:「光不見了,要如何找到光呢?原來光只能薪火相傳,不能占為己有,而保護光的容器,是一顆願意細心守護的天使心。」

未料,這故事太動人了,半年後竟衍化成了一群大小天使,在元宵夜「提燈找春天」的蜿蜒光龍,一場銘刻入心底的——月光之旅。


第四封

某日,突發奇想用「土」來蓋屋子,蓋了一年後因為土太沉重,身體很累,想到竹子也很棒,輕又容易取得,但不知誰可以來教,這時老篩登場了。

老篩是台南後壁人,退休的大木匠師,八十多歲的他帶著我們選竹/鑿竹/穿竹/架牆/糊土/抹灰壁,爬上爬下身手矯健,他恨不得把所有知曉之事,塞到我們的腦袋瓜裡。

每場工作坊固定傍晚五點歡送老篩離去,因為他有著非常自律的生活,七點就寢。言行舉止無不和善有禮,尤其雙目通達有神,但只要有學員不善待材料,就會引來怒罵,以致大家不敢浪費任何一坨土,他說:「人家攢一輩子的辛苦錢,求一棟安身立命之屋,一絲浪費一絲苟且都是對不起屋主。」

老篩過世了,事後家屬才說,當時他已是抱著病軀,但每次回家,平日食飯不語的他,卻屢屢在飯桌提及在此處的點滴,撫掌拍膝心情愉悅,令原先擔心反對的家屬欣然接送往返。

邀集所有學員獨立出版一本思念燒給他,書名《珍藏老篩—廖枝德》,2018安靜出版。


第五封  

 

在這裡有幾句俗諺,如:胃腸不通清水溝、運勢坎坷把地整平、求財求福撿垃圾、心情鬱悶曬太陽、缺糧斷炊拾柴覓野菜……。

童謠裡唱:我家門前有小河,河裡有白鵝…。這裡是門前有山坡,山坡處處是垃圾,說著說著,眼前又飄來一隻彩尾的紙鳶,絕望地貼在地上成了垃圾。是的,我們每天用力甩到垃圾車的,都是曾經陪伴過生命的一件件美好回憶。

在這裡家人晚餐後會一起討論,「我們一天製造多少垃圾?又是那些垃圾呢?可以無垃圾嗎?」羅列後發現,真的可以無垃圾,大家都很開心,然後實踐。

秘訣就在:對外在誘惑說NO(如裸包) 、對自己說NO(如慾望) 、然後一些巧思(如再利用) 、一些規劃(如生活態度)

人生是大夢一場,外在的垃圾清理了,內在的垃圾呢?秘訣就在:清晰的思緒——正念。


第六封

水重要嗎?很重要啊,但水龍頭一打開水就嘩啦啦流出來,也沒多少錢,似乎也沒必要節省,就這樣我們對大自然的餽贈起了傲慢心。

這裡鄰近濁水溪,看溪日漸憔悴,便不忍浪費水,但真正心有所悟的卻是水管因故被斷,過起了挑水的生活開始。來訪的朋友如秀芬/育君驚訝說:「這樣很不方便嗎?煮洗澆花上廁所,連洗個手都只靠挑來的兩桶水,這太神了。」

夠的夠的,嬌生慣養的植物成了勤儉持家好媳婦,不浪費那一瓢只澆根部的水、大號小號分離,無須用水只需要少許檜木屑,日後成了天然好肥料、洗碗有順序有心機一小盆水就足夠。就這樣水變得很慢很慢……

兩桶水的因果輪迴,都清清楚楚瀝瀝分明,用水時態度柔軟仔細,每一滴水因為用心,如加持過的大悲水。

或許因為每日省下的每一滴水,會讓濁水溪及天下所有的母親河,重返生機。


第七封

大阪出身在澳洲當教師的典子,說話妙語如珠加上廚藝精湛,有著一顆火熱宴客魂的女王。

典子放暑假從澳洲來台灣訪友,想多停留些日子便短期到這裡。在這裡期間,喜歡煮日本料理宴客,每天的流水席,都是她自掏腰包的呢。每天早上她看到邊坡上五顏六色,都是路人隨手丟棄的垃圾,便開始撿了起來。針筒/奶茶杯/吸管/金紙/衛生紙/尿布/檳榔渣/寶特瓶/塑膠袋/蠻牛,應有盡有…她心裡好意外,沒想到台灣人這麼沒公德心?

福至心靈地挖了邊坡的土,提了一些水,就開始倒鼓起什麼,又堆又捏,忙了好幾天,原來她創作了一隻豆豆龍,等人高胖胖圓墩的模樣非常活靈活現,手裡還撐著一把邊坡出品的綠色雨傘,太像了,立刻迎來讚嘆掌聲。

她還找來一個壓克力箱,寫著「獻金」,結果隔天發現裡面多了硬幣及百元大鈔,典子她說:「豆豆龍是環境的守護神,代替我在這盡一點心力!」


第八封

有一種遊戲可以讓人安身立命,而且大人小孩各行各業都可參與,那就是——蓋屋子。

鋼筋水泥之前的世代,用土用竹子用石頭用糯米用石灰,蕭前鎮長說:「喔,我知道這叫傳統建築,但在這裡不搞建築,叫做藝術創作對吧?」

這句話對極了,因為除了工法有國寶匠師指導,還邀請美學大師——節氣先生來擔任顧問。

節氣顧問,是博學之士,精通四季微妙之變化,蓋屋遊戲少他不可,如:清明後的竹子、地氣肥沃的土壤、芬芳的稻梗、搗養一年的綿密石灰、曬半年日精月華的土磚、秋收冬藏時交工一起來幫忙蓋的好厝邊,最後滴下剔透汗水,才完成備料階段。

爸媽幼童、輕年銀髮、異國者環保人、建築師國寶職人,等等生活戰士在此相聚互助,奉獻出最誠真的心,敬天地恩萬類化生,宛若盛大重生節日,土屋成了我們共同的秘密壇城——「曼陀羅」。


第九封


逸姿住在山明毓秀的南境——美濃,跨足多方領域的工作總是非常忙碌。

她給自己一個理由,拋家棄子來參加「第五屆簡樸生活營」。期間不使用貨幣/遠離三C/少欲知足這都不難,令她訝異的是,原來生命中最好吃的美食是「飢餓」,因餓肚子會激發各種匪夷所思的超神級美食,令她期待每一餐飯。

煮三餐只有油鹽醬油,當七天沒有吃到一點糖時,每一位家人開始對「甜」產生無法抑止的熊熊渴望,在嚴守家規下激發出的甜蜜:

【甜蜜一】昭立聽有機農稻草先生自誇玉米稈有甜味,立刻割了一布袋玉米桿子回來熬一鍋湯,湯真的清甜。

【甜蜜二】逸姿想到南瓜的甜,於是蒸煮熬漿湯,滿滿掌聲的濃郁黃金甜。

【甜蜜三】刀鋒把香蕉和紫米一起蒸,再包上香蕉葉續蒸,掀開鍋蓋時陣陣啜泣聲,因為口裡化開的完全是香糯不膩的甜啊!。

同甘共苦的每一位好家人,把有限的食材的物理特性極致化,挖空心思的每一餐飯,極簡而輕安,無糖而甘甜的小日子。

 

第十封

走進廚房會令人眼睛一亮,一眼瞧見角落有青苔/辟荔/銅錢草,膝蓋處有大花咸豐草/青葙/紫茉莉,肩高處是香蕉/木耳/香椿,抬頭有苦楝/蝶豆等等……白色壁面四季如畫。

這是利用拓染的技法。拓染,是日本京都用鏤空型版,將顏色細緻地染到布面,不同型版有不同的風情,製成和服把四季的優雅穿在身上。

大自然不只有科技還有生命答案,或許我們大多當成食材/風景欣賞/商業價值。有個故事是這樣的:一位小孫子黏著爺爺陪他玩,爺爺在土地上框了一塊郵票大小的範圍,他告訴孫子,當他可以從這小框裡看到「很多很多種東西」時,就可以陪他玩。小孫子當然剛開始只看到土和雜草,一點都不有趣,爺爺要他耐心明天再繼續看,就這樣小孫子從看/變成發現/然後觀察/之後他樂在其中。

當我們把「快樂」當成目的時,並不會得到快樂,因為快樂是副產品。在這裡,我們都是爺爺,雖然藉由有趣的技法,但不是要得到快樂,和大家一起探索大自然,觀察無窮生滅現象,解答自己的疑惑,傳承的印記——拓染。


第十一封

 


如果安靜是一種聲音,那要如何來聆聽呢?

米莉喜歡纖維編織、喜歡掃落葉沙沙聲、喜歡漫無目的的旅行、喜歡靜靜聽人說話、……

從她身上可以聽到寧靜,前提是,你/妳也要先靜默。

安靜,可以聆聽到世間的美妙音,那麼……

安於寂靜,讓我們在這裡一起聆聽吧!

 



標籤: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